相关文章
友情链接

杭州喜获2022年亚运会举办权 77岁市民谭启晓为此记录奥体“莲花”绽放

2006年12月30日,拆迁前的七甲闸村。 2011年4月30日,桩基工地现场。谭启晓,杭州一名77岁的退休老人。曾在铁路部门奉献了四十余载的谭老,退休后的十八年里,用镜头记录了身边许许多多珍贵的画面。用他的话说,过去自己设计图纸,为铁路奉献了整个青春,退休后的他想要老有所为,用自己的镜头,为杭州这座美丽的城市定格无数个宝贵的瞬间。随着杭州获得2022年亚运会举办权,坐落在钱塘江南岸的奥体中心也受到了大家的关注,这其中就有谭老。而且,谭老或许还是关注奥体中心时间最长的热心市民,他第一次探访奥体中心是在2006年底,那时候奥体中心的区块上还是七甲闸村,在此后的九年时间里,他用一千多张照片记录下了奥体中心这朵“莲花”逐渐绽放的全过程。18岁在北京工作时 第一次摸到了照相机10月15日,一个温暖的秋日午后,记者拜访了谭老。谭老把记者迎入家中。这是谭老的生活居所,也是他的“档案馆”,书房和客厅里的木质书柜里,密密麻麻地摆放着标注有《南宋皇城遗址资料》、《杭州铁路设计院院史》、《摄影书籍》等字样的文件夹。杭州装饰公司

谭老自己拍摄的照片,则被精心地收集起来,保存到一个个盒子中。谭老与摄影结缘,还是在59年前。 “1956年,我从上海铁路学校毕业后,被分配到了位于北京的铁道部设计院工作。当时有个苏联专家前来指导,领导就让我用相片记录下专家在中国工作的点点滴滴,等到他回国前做成相册,当作是一份特别的礼物。”谭老说,当时才18岁的他,第一次摸到了照相机,“这是一台从德国进口的相机,当时也没人教,我就只能自己摸索。”上世纪80年代,谭老回到家乡,在杭州铁路设计院工作。这期间,他利用业余时间开始从构图、布景、光线等各个方面正规地学习摄影。从80年代到现在,他一共拍摄了5万多张胶卷照片、6万多张数码照片。 “老底子用胶卷都得省着用,按一次快门一张底片就没了,所以构图、光线、快门速度等一定要事先构想好,我甚至会把想要拍摄的画面先画下来,比照后才会按下快门。”谭老拿出一本泛黄的笔记本,当中有一页是1982年某一天的“西湖日出”,上面画着他想要拍摄的画面,后面还详细地备注了当天的天气情况、选择的快门速度等,看上去简直就像西湖宣传片的一个分镜头脚本。

“那时候年纪轻,可以为了一张照片去西湖边守上好几天,随着年纪慢慢变大,自己关注的点也不再仅仅是自然美景了。”谭老说,想到要用镜头记录身边的历史,他是受到了浙江日报著名摄影记者徐永辉《一户农家四十年》作品的影响,“我也想用镜头,花时间去记录身边平凡生活的点滴改变。”用千张照片记录一部奥体中心的“成长史”谭老与杭州奥体中心结缘,要从2006年12月16日开始说起。“那天我在电台里听到一个新闻,说奥体博览中心要建在滨江和萧山,以七甲闸河为界,奥体中心设在七甲闸村,博览中心设在七甲闸河以北的萧山区界,我当时就在想,是不是可以把奥体中心从无到有的过程用自己的方式记录下来。”杭州开锁公司

半个月后,谭老骑着自行车来到了七甲闸村。此后的9年时间里,谭老骑着自行车往返实地,拍摄了一千多张关于奥体中心的照片,连成了一部奥体中心的“成长史”。而这一切,都被谭老记录在了“杭州奥体中心主体育场追踪摄影备忘录”里——2006年第一次到七甲闸村,这里是成片的农田和农居。2009年的元旦,七甲闸村拆迁工作开始。2010年1月18日,八万人主体育场工程试打桩。2011年4月30日,体育场的一圈基础已经打好。2012年8月31日,二层看台已完工。2013年3月8日,准备主体育场莲花瓣的钢结构吊装。2014年4月3日,莲花瓣骨架已全部完成。2015年5月21日,落日的余晖将“莲花”照得金碧辉煌,别有一番韵味……“奥体中心建成后举办的第一场比赛,我一定会到场拍下来,算是给这段我用镜头记录下来的历史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。”说到这番话时,谭老的脸上写满了期待。

对于秋天来说,晴天的清晨总比较清冷。本周一开始,我省大部地区的晨间气温一度徘徊在10℃上下。不过随着秋阳连连发力,气温也有所抬升,昨天早晨,我省大部地区最低气温12-16℃,杭州也只有15.7℃。20日起杭州天气转阴雨水将至多日以来,日间天气都比较舒适。这个双休期间,我省仍有阳光陪伴,气温预计维持在26℃上下。这个双休期间天气较为晴暖。对于杭州来说,这个周末早起虽然有雾,但是随着阳光出来也就散了,冷空气尚未到来,阳光不是很晒。预计今天全省多云,明天东南沿海地区多云到阴,其他地区多云,今天早晨浙北部分地区有雾。今天早晨最低温度沿海地区15-17℃,其它地区13-15℃;最高温度浙南地区25-27℃;其他地区23-25℃。今天杭州早晨有雾,气温15-24℃。不过,好天气也已进入倒计时,20日起杭州天气转阴,雨水将至,还有洗晒安排的朋友要抓紧了。受到入海高压带来的偏东气流影响,杭州热水器维修

昨天杭州空气质量有所好转,空气质量总体为良。但从来秋季都比较干燥,再加上晴天慷慨,空气水分大有“告急”之势,所以近期秋燥也比较明显,建议大家近期多补水,多食果蔬。杭城最大的向日葵观赏地花开得正盛眼下,又到了一年一季观赏向日葵的季节了,每年向日葵开花季,都有市民各处寻找向日葵最美观赏地,沉浸在花海里整个人都心花怒放了。这两天,杭城最大的向日葵观赏地——浙江工商大学下沙校区的30亩向日葵开得正盛。20余万株向日葵金色花盘面朝太阳,温暖耀眼,引来了众多师生及校外游人欣赏秋日的绚烂美景。花期长达40多天,将整整填满一个10月。据介绍,浙江工商大学从2012年起,每年定期春季播种油菜花,秋季播种向日葵。因为临近钱塘江,江风比较大,所以今年选择了矮种观花型的向日葵,高度大概到人的膝盖。与浙江工商大学的向日葵花期相似的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的16亩向日葵花田,10月初开花的,现在也进入了盛放期。除此之外,杭城高校最早种植向日葵的浙江工业大学,是今年花期最晚的学校,推迟到了11月初。据浙工大老师介绍,每年学校向日葵的花期基本都在9月份到10月份,今年的花是开得最晚的一年。原因是今年的向日葵的种植比往年晚了半个月,刚种植完还遇到了连绵阴雨天气,很多种子都没发芽,又重新种了一遍。据了解,晴朗的天气最适合欣赏向日葵,最佳欣赏拍照时间是每天早上八九点,下午四五点,此时光线最为柔和,有利于拍照,向日葵的花盘也张得很开。早晚向日葵的花盘有些收起来了,没收起来的花盘也有点蔫了。

正式通车的环城北路地下通道(环北隧道),在给杭城车主带来了便利的同时,但也引出了一些话题。这个双休日,记者继续体验环北隧道开通对周边交通的影响:从环北隧道出来后,上中河高架的车流量有多密集?环北隧道另一端连接着秋石高架,那里的交通情况又是如何?昨天,记者驾车进行了一番实地体验。出隧道东口上秋石高架,变道要注意直行车流昨天是环北地下通道开通的第三天,也是开通后的首个休息日。下午4点左右,记者从隧道西口(环城北路杭州香江国际大厦前)进入隧道。也许是不少车主还不习惯走隧道,加上休息天晚高峰车流量不如工作日来得大,一路下来非常畅通,和开通首日时相差不大。进隧道之前,记者掐了个秒表:由于隧道内限速60公里/小时,记者一路也开得不紧不慢。当开出隧道“重返光明”时,杭州搬家公司

记者看了看,秒表上显示的时间是2分31秒,贯穿隧道还不到3分钟。然而,出了隧道东口,就是另一种体验了——记者本来准备从隧道东口上秋石高架,但由于隧道东口在车道最左侧,而秋石高架引桥在车道右侧,想要上高架,就得来个大变道,即须从艮山西路西向东方向最北侧的车道变到最南侧去。此时,艮山西路由西向东行驶的车辆川流不息,其中还有不少大货车。记者打着右转向灯在变道处等了几分钟,才找到一个车流的缝隙“钻”了过去。回头一看,还有几辆同样想转上秋石高架的车被截在车流外,有的车主已经不耐烦地按起了喇叭。出隧道西口上中河高架,要花上十几分钟的时间而此后在记者返程时,由东向西开过环北隧道,从隧道西口出来后,想要上中河高架,情况就比较严重了。出了隧道西口,首先途经中河高架南向北方向的引桥。在这里,记者看到,车流都排起了长队,队伍的末尾一直延伸到环城北路上。再往前开,到了中河高架北向南方向的引桥。虽然引桥上的车辆不多,但由于中山北路和环城北路路口堵车严重,路面等待红绿灯的车流一直排到中河立交桥下,再加上转上高架还要变好几个车道,一路见缝插针地开过去,记者的手心也不禁捏了把汗。等到终于开上中河高架,记者一看表发现,按从出隧道西口算起,已经过去了十几分钟。